“吕坝至三湾水库路段两旁杂树阻挡视线,影响出行安全。”“西干渠支渠杂草丛生、淤泥沉淀对农业灌溉影响较大,能否用水泥硬化?”“私家车接送孩子上下学已经越来越多,大墅中学门前能不能增设停车位?”简单的两张板凳,人大代表在村民们的家门口“唠家常”式地和村民开始了交流,这就是“板凳议事会”当中代表和群众之间互动的日常。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今年以来,大墅镇结合“聚民意,惠民生”行动,组织发动大墅镇各级人大代表进组入户,与群众一起“板凳议事”,坐一坐,聊一聊,围绕民生堵点、痛点、热点进行深入探讨;既为落实行动要求、扎实做好月度建议提供了优质素材,也能有的放矢、更好服务群众。截至7月底,全镇93名代表累计走访1400人次,与超过1000名群众面对面交流,收集意见建议574条,有效提升了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
做到“先行一步”,变“等群众来找”为“到群众中去”。“很多群众因为各种原因,缺少主动找代表反映问题的意识、能力、方式。”大墅镇人大副主席秦娜表示。为打通代表、群众之间“隔离带”,大墅镇人大主动转变思路,“板凳议事会”应运而生,以零距离倾听群众诉求。镇人大统一安排走访任务,每名代表每月至少走访2次,对各村各组“地毯式”全覆盖走访。安排走访任务也充分考虑代表自身工作的实际情况,比如:考虑到部分企事业代表工作日外出较多,主动安排至周末、节假日等。同时群众根据需要也可以在所在村代表小组预约代表上门,确保最广泛地收集群众呼声。
持续“拉近距离”,让“代表沉下去”使“民意浮上来”。“一张普通茶台、几把简易凳子或者干脆席地而坐,环境宽松,氛围活跃,更利于大家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大墅村选区人大代表邓兴文说道。“板凳议事会”一般通过面对面的方式进行,不预先设置主题范围,代表在与群众拉家常中拉近距离,让老百姓尽情表达自己的诉求,切实让群众感受到人大代表就是自己的“代言人”。代表们在议事中收集到了诸多建设性的意见建议被采纳并落实,例如:汪店村种粮大户周玉明提出要推广高标准农田建设,让细窄的“巴掌田”变成连片田。冠泰包装科技有限公司员工王茂森认为工业园区地势较低,应增加排水通道,常态化做好排水沟和边井清理,筑牢防汛“安全堤”。新兴村居民宋旭建议在本村设立助餐点,让留守老人在家门口吃上“暖心饭”。
实现“有始有终”,改“口头的许诺”为“群众的称赞”。在议事现场,代表一边聊天一边记录要点重点,做到字字意见有记录,句句提议有回音,结束后整理上报镇人大。大墅镇人大建立了民生诉求闭环办理链条,对代表们深入基层一线收集的问题线索进行集中研究、分类整理,重点关注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针对具体问题、个体事项,第一时间反馈有关村、部门,明确办理措施、完成时限,及时反馈结果,做到“小事不过夜、大事不过周”。对于涉及村或以上层面、具有普遍性的问题事项则转为代表建议,采取建议闭环督办流程管理。在回访中,刘兴村选民陶祥丽满意地说:“我反映的中心村环境问题和建议被采纳,解决得很及时,期间尧开林代表前前后后也来我家反馈过很多次,我非常满意!”
“‘板凳议事’是人大代表和选民之间的‘走亲戚’,这背后彰显的是履职初心、为民情怀。”大墅镇人大主席张立全说。 “板凳议事会”将继续作为大墅镇人大代表履职行权的重要内容和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让“民声”解民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